一、党史现场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转折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这次全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果断地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的这项决策,解决了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全会坚持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全面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由此,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之所以深远,就在于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到全体人民。我们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开创党的事业的新局面,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此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是敢于面对现实、善于自我革新、勇于担当重任的政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牢记“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发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红色的爷爷
我有一个令人骄傲和自豪的“红色的爷爷”,但连我父亲也没见过这位爷爷,他叫师冠英,他的英雄事迹在父老乡亲口中代代相传。
师冠英爷爷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八路军地方工作团成员、涉县第一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主席、涉县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他积劳成疾,抗日的烽火燃尽了他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师冠英爷爷的二哥、我的二爷爷活着的时候,经常给我讲爷爷的故事,他说,爷爷去世那天,一二九师民运部部长陈孝代表组织来悼念爷爷,慰问家属,在老宅大门外的老槐树下痛哭流涕,可见生死战场上结下的友谊是多么的深厚。一九五五年,陈孝同志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同时也是日本侵略者进攻和扫荡的重点。从1938年到1944年的7年间,日军先后对涉县进行了11次大扫荡,总兵力累计达251760人,制造了中原、井店等11起惨案。
1937年,八路军工作团进驻涉县,首先在新桥村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工作团很注重人才的培养,爷爷脱颖而出,被吸收进了工作团。他是本地人,人事熟悉,工作团派的任务他都完成得很好,久而久之成为八路军工作团的骨干分子。1938年12月,他当选全县第一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主席,后又兼任新桥村党支部书记,两个重担一人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把县里和村里的抗日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经受住了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他带领涉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动员青年民众捐粮捐款、参军参战;组织青年妇女做军衣、军鞋,供应军需,救护伤员;组织青年宣传队宣传前方胜利消息和后方好人好事,在鼓舞全民抗日士气、补充正规军、夺取战役胜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涉县有15371人参军,占当时全县18岁—45岁男性青壮年的35%,其中在前线牺牲1612名,伤残1421名。“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打东洋”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有力地支持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敌人展开的艰苦军事斗争,进行了响堂铺伏击战等一系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加强了青救会在群众中的威信。1940年,为了争取我党抗日政权的合法权利,让国民党旧政府承认新成立的抗日政权,一二九师民运部长陈孝带领爷爷等军地代表一起到涉县固新村与国民党旧政府谈判。国民党旧县长张守魁蛮横地将我方的谈判人员扣押入狱,爷爷的病就是那时在狱中患上的。后县委增派谈判人员,又派县独立营前去助威,迫使国民党旧政府就范,释放了谈判代表,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在村里,爷爷身先士卒,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风范,得到群众的大力拥护,在父老乡亲口中,传颂着许多关于爷爷的动人故事。
新桥村处于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与八路军总部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有一次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在前往麻田八路军总部时,在新桥村住过一晚上。爷爷接到上级组织秘密通知后,找了一个安全隐蔽又便于应急撤退的院落。首长住进后,他与首长的警卫人员在院外一个能看到周围动静的地方潜伏了一夜,直到首长走了才算松了口气。
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爷爷刚从县里参加会议回来,村外瞭望哨民兵就传回消息,日本鬼子奔村这边来了。爷爷当机立断,对跑来的二哥说:“二哥,你帮忙照顾一下娘俩,我得赶快去转移群众。”说完,他丢下妻子和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一溜烟跑了出去。二哥把包裹好的孩子绑在弟妹背上,考虑到天寒地冻,山上更冷,他怕孩子顶不住,就从炕上卷了条被子夹在腋下,扶着弟妹向后山跑去。山路崎岖,又因下雪更滑,一个背着孩子的小脚女人,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她说:“二哥,我实在走不动了,你快走吧。”这怎么行?二哥急中生智,看到不远处有个凹坑,说:“弟妹,要不你和孩子就到那个凹坑里躲一下吧。”于是,二哥把娘俩藏到了凹坑里,把被子撑开盖在上面保暖,不一会儿大雪就把被子盖严了。
二哥躲到山上,看着搜山的鬼子快要走到母子俩藏身的地方了,吓得心都快蹦出来了,幸亏有大雪的掩盖,不然肯定就被发现了。千钧一发关头,二哥忽听山下鬼子又吹哨子又喊叫,搜山的鬼子都掉头往山下跑去,鬼子肯定有什么紧急任务集合走了,母子俩躲过了一劫。
爷爷直到把山上的群众都安顿回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家里。妻子看到丈夫这么冷的天,头上竟冒着热气,嗔怪的心情顿时变成了疼爱的目光。其实她早已习惯了这种事情,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她宁可夜里不睡觉也要多做军鞋,她宁可自己家人挨饿受冻也要捐粮捐物。这就是共产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信服的魅力,这就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爷爷离开我们79年了,但他属于党的生命依然活着,活在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里,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里,活在涉县的简史、大事记、组织史、党支部书记实录里,活在共产党的初心里。
三、回顾党史100年

上一篇:每日一学——5月28日
下一篇:每日一学——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