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每日一学——5月8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08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人间正道是沧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史诗,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会议后期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等早期共产党员。

大会组建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大会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规定了党的纪律,并提出发展党员、建立中央和地方机构的组织制度,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同时,大会还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党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如今,100年过去了。100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短一瞬。100年间,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真正实践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古训。燃烧的岁月,难忘的往事,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幕幕闪现在人们眼前: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广阔道路。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领导中国人民初步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并继续前进,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00年栉风沐雨,我们一路走来,有很多胜利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但只要我们继续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不懈努力,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二、“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越剧皇后”袁雪芬

越剧原是浙江民间的一个小剧种,当它登上上海舞台,以悠扬、清爽的声调受到赞扬;后经过袁雪芬等艺人的奋斗和努力,不断改革,并走进了现实生活和政治。

image.png

袁雪芬

拒绝宋美龄邀请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越剧在舞台上相当走红,来自浙江嵊县等地的越剧演员,很受民众欢迎,其中一员就是被誉为“越剧皇后”的袁雪芬。袁雪芬唱工好,演技也好。她还坚持自己立下的誓条:不唱堂会,不做广告,不应酬;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

有一天,宋美龄要过生日,特意派人请袁雪芬来唱堂会。派去的军官也是个喜欢听越剧唱腔的上海人,虽知道袁雪芬有“三不”,但他想宋美龄的面子总得给嘛,于是就登门恳请,但没想到袁雪芬婉言拒绝了。

年轻的军官再三劝说。袁雪芬只给了一句答复:“她要听我唱戏,可以到戏院来听。”

军官只好悻悻地回去,如实转告宋美龄。宋美龄听了,紧锁双眉,只说了一句话:“不必勉强。”宋美龄说的“不必勉强”,是指不必勉强袁雪芬前来唱堂会呢,还是不必勉强自己去戏院听她唱戏?旁人不得而知。

但袁雪芬却在1946年元旦打破常规,在电台做了广告。她是为汤蒂因的绿宝金笔做广告。汤蒂因原是一个小店员,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制作金笔的弄堂小厂。当袁雪芬得知汤蒂因的经历时,她说:“这是我个人对你这个无权无势、却有勇气和胆识的女老板的支持啊!你要是有码头大老板撑腰,我就不沾边了。”汤蒂因很感动,要给报酬。袁雪芬拒绝道:“我个人不要任何报酬。到时我再请几位越剧界走红的姐妹为你做广告,同时广播《雁南飞》和联系戏票,你看如何?”

果然到时,袁雪芬和范瑞娟、陆锦花、徐天红等,通过电波,把绿宝金笔和越剧曲调,传遍了上海千家万户。

改编《祥林嫂》

1946年,袁雪芬组织的雪声剧团把鲁迅小说《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上演。

之所以会改编《祥林嫂》,是因为剧团的编剧读了一篇小文,那是中共地下党员丁景唐写的《祥林嫂——鲁迅作品中之女性研究之一》。剧团编剧便向袁雪芬作了介绍,还找来原著,把《祝福》读给她听,激发她改编创作越剧《祥林嫂》。

当时南薇的大舅吴康也和丁景唐一起搞学生运动,丁景唐通过吴康,介绍从事业余戏剧的地下党员廖临与南薇相识,又通过与许广平一起编妇女副刊的童礼娟,介绍袁雪芬与许广平相识。

当《祥林嫂》彩排之时,又由田汉约同袁雪芬、南薇一起赴于伶家叙谈。《祥林嫂》上演时,田汉还前来观剧,廖临、田钟洛(袁鹰)还在《时事新报》《联合晚报》《世界晨报》发表评论推荐,扩大《祥林嫂》的社会影响。

地下党成员的通力支持,使《祥林嫂》成为袁雪芬雪声剧团的保留剧目。

image.png

黄金大戏院今景(今大众剧场)

越剧“十姐妹”

旧社会要在上海演戏谈何容易。有背景的剧场老板常常以不租剧场或抬高租金进行威逼。

有一天,袁雪芬和汤蒂因谈起,要是有座越剧剧场和一所越剧学校,就可以不再受老板的气,新越剧也可传宗接代,汤蒂因当即赞同,还建议可由越剧界姐妹集体创办。这种想法,后来还得到了田汉、许广平等人的称许;律师平襟亚和广告公司徐百益又建议可对外招股,自筹资金,成立股份公司。

经过袁雪芬的串连,上海越剧界的头牌演员都表示赞同。1947年7月29日,上海福州路大西洋餐馆二楼,来自各个越剧团的演员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傅全香、张桂凤、范瑞娟、吴小楼、徐天红和筱丹桂等聚集一堂,商议联手打造新剧场和学校。她们很快取得共识,都当场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律师平襟亚也在合同上签了名。

她们都是倡议人,也都是创办人。因为她们包括了当时上海越剧界饰演小生、旦角、老生等行当的最有影响、有号召力的角色,因为正巧是十个人,于是被称为“十姐妹”。

image.png

越剧十姐妹合影

上演《山河恋》

“十姐妹”说干就干,日日夜夜排戏。

她们采用的剧情是法国大仲马《侠隐记》的片段,背景改为中国春秋期间,还糅合了《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可谓是中西合璧,并取剧名为《山河恋》。

十姐妹冒着酷暑,按自己特长,分别扮演剧中一个角色,有唱有做,投入排练。为解决经费,她们还先后到电台一次又一次播唱已排练的折子,轰动了社会,很快就把演出后的半个月预约票订购一空。

image.png

《山河恋》海报及演出合约

8月19日,《山河恋》上演了。每日两场,场场客满。上海滩的流氓们眼红了,王晓籁派喽啰来到后台,要她们拿出一万元法币给“小兄弟”摆平。袁雪芬等找汤蒂因商议,汤蒂因毕竟有对付流氓的经验。她要王晓籁亲笔签字出具收据。王晓籁老吃老做,哪里肯呢,要是日后被抓住把柄,吃不了兜着走,只得悻悻地作罢。

国民党地方当局也眼红了。在演出到第十天时,上海社会局通过警察局嵩山分局下令停演,并要冻结十天收入,理由是演出未向该局登记备案。警察来到剧场,阻止演出。

袁雪芬、汤蒂因、尹桂芳等在律师的陪同下,直闯社会局,找到了正要出门的局长吴开先,吴开先急匆匆出门,是要赶去为杜月笙祝五十大寿呢。在这当口被堵在房间里,他自知理亏,又怕延误了祝寿时辰,只好当着袁雪芬等人的面,勉强打了一个电话,撤销了停止演出的禁令。

三、回顾党史100

image.png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