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奥运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其举办地在奥林匹克而得名,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一位中国人出现在了观众席中,他就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观摩奥运会的中国人: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的创办人张柏林,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公开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人。
随即在当年的天津青年杂志上出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
第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第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
这样的三个问题在当时风雨飘摇的社会中也许让人无法回答,但这三个问题却从此扎根在了中国人的心中。
1922年中国外交家王正廷成为了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从此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1932年7月8日中国派出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牛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刘长春的比赛失败了,但他却使得中国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奥运会。
随后中国人与奥运会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中国体育人对奥运会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出现了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出现了第一支队伍,那么接下来就该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渴望了。
1991年12月4日,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曾经向国际奥运会委员会递交申请,希望承办2000年奥运会。但最终1993年9月24日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法国蒙特卡洛宣布,澳大利亚悉尼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以两票之差惜败,虽然经历了第1次申奥的失败,但是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却从未消失。
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行为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以及北京不断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这些都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6月20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在瑞士洛桑正式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递交了申请报告,陈述了关于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与构想。从2001年2月19日起一直到2月24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17名成员开始对北京申奥工作进行考察,并对北京的申办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会上国际奥委会投票,最终选定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成为了继1964年日本东京,1988年韩国汉城之后,亚洲第3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2008年3月24日,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奥林匹克采集,3月30日圣火由希腊交接给中国,并于3月31日开始在世界各地传递。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整个奥运会进行了28个大项,38个分项的比赛,共产生了302枚金牌。8月24日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闭幕。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上获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则在奥运会闭幕式上这样评价这届奥运会: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届盛会促进了中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体育合作与交流,中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届盛会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与政治经济地位,国际社会对中国多了份信任,肯定与尊重,同时通过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发展的新面貌,也让世界更加认识与了解中国,这将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届盛会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巨大的商业市场,这将促进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这届盛会为中西方文化提供了一次充分交融的机会,这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自我更新,更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强劲的文化支撑。
李新民,1967年6月出生,男,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1990年6月从大庆石油学校毕业后到1205钻井队工作,是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
2006年开始带领1205海外钻井队到苏丹、伊拉克打井,现任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兼1205海外钻井队队长。
曾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殊荣。
2011年6月29日,被中国石油党组授予“大庆新铁人”称号,成为大庆油田第三代铁人。
2013年7月,李新民被中宣部定为全国重大典型——“新时期产业工人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及全国多地举行了先进事迹报告会。
李新民,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而 1205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李新民二十多年扎根井队,他告诉我们、告诉时代:什么是“大庆新铁人”。
拼了命也要如期开钻
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1993年,中石油开始“走出去”,挺身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能源市场。
2006年,春节刚过,李新民率领1205海外钻井队,来到了闯荡海外市场的第一站——多年战乱、被称作“世界火炉”的苏丹。
2006年3月7日,他们的设备到港了,可没想到的是,船在南海遇到了风暴,不少设备被海水浸泡过。设备到了井场安装调试后,李新民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三台柴油发电机中,有两台被海水严重腐蚀。柴油发电机是钻井的动力核心,打井、生活全靠它发电,而且必须两台发电机同时运转,否则不能开钻。
当时,距离合同规定的开钻日期只有14天了。甲方知道了1205队设备受损的情况,认为他们绝对不可能如期开钻,要求李新民撤离井场,修好设备再回来。
接到甲方指令的那个晚上,李新民整夜都没睡。全国知名的铁人队,走出国门,井架子都没立起来就被赶走了,这砸的是1205队的声誉,更是中国队伍的尊严。铁人王进喜当年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想到铁人说的话,李新民暗暗下了决心:中国石油的队伍决不能倒在这儿!
随后的几天,李新民几乎跑遍了所在区块的所有中国钻井队,终于找到了一台正准备大修的柴油发电机,牌子一样,但型号和功率不同,得进行改装。
李新民和大家一起,一手拿图纸,一手拿电话,让国内的专家遥控指导他们改设备。苏丹长年战乱,中国国内很常见的配件,在这里跑断了腿也很难弄到。那十来天,李新民他们没人哪天能睡到三四个小时。五六十度的高温烤着,可干活还得戴上厚手套,不然井场上到处都是铁家伙,手一摸,就会烫起个泡。每天喝进去十七八瓶水,不用上厕所,都变成汗排出来了……当两台柴油发电机终于发出轰鸣声,每个人的脸上都爆掉了一层皮。
正是用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李新民率领1205队,成功打完了在海外的第一口井……
用在哪儿都是一块好钢
2007年2月,1205队所在的苏丹3/7区块,准备推广水平井,需要一支钻井队挑大梁。打水平井,钻头、钻杆要在几千米以下的地层横向穿越,即使是在大庆,他们对地质情况比较熟悉,打这种井技术难度都很大。而且,对于3/7区块打不打水平井,甲方内部一直有争议,首口水平井施工的成败,事关苏丹石油公司的战略决策,甲方对此非常重视。
一开始,甲方没想把这个任务交给李新民,因为有的井队已经在这儿干了快十年,1205队才来了不到一年,说实话,人家对他们不信任。
听到消息,李新民第一时间就去拜访甲方,带去了对这口井的分析,还带去了全队所有岗位的22份请战书,向甲方表示:“我们能打好这个头阵!”
讨论了几天,甲方最终决定,把这口井交给1205队。这时,作业部总裁甩出了一句话:“李经理,我再提醒你一次,如果这口井打废了,至少有两个人要离开苏丹,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你!”
开钻前,李新民做好了一系列预案,梳理出20多条打水平井的操作要领;开钻后,他24小时盯在井上,记录分析每一米进尺,监控指导每一个操作环节。
结果,1205队顺利完成了这口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平井,还比甲方的要求提前了11天,每天能出油6000到8000桶,是其他井的2到3倍,成为中石油海外市场的“功勋井”。随后的几口水平井,他们也全都打得很漂亮,甲方越来越信任李新民,越来越信任1205队,明确表示:以后3/7区块的所有水平井,优先让1205队来打。
进入苏丹市场5年,1205队共创出当地23项高指标、新纪录;迄今为止,苏丹政府共颁发了两次代表钻井最高荣誉的PDOC“钻井杯”,两次都被1205队夺得了。
再危险的地方也得往前冲
2009年,中石油竞得伊拉克战后第一标,震惊了石油界,也震惊了全世界。在此之前,伊拉克的石油市场完全被西方石油公司占据。2010年10月,李新民离开苏丹,被选派到伊拉克哈法亚,负责大庆的钻井项目。
在海外打井的人都知道,战后伊拉克,是炮火连天、汽车炸弹、危险丛生的代名词。一到井场,就像进了碉堡,被从外到内几道防护措施保护着:铁丝网、壕沟、防弹墙,以及全副武装的保安。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每一个到来的人: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
这些年在海外,我们的石油人中,每年都有人把青春和热血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李新民的妻子对这些早有耳闻,一听说丈夫要转战伊拉克,她急了:“这些年,你总不在家,婆婆你没伺候过,儿子的学习你没管过,咱们家的中秋、元旦、春节,总是冷冷清清……这些,我都认了。现在,你出国已经五六年了,队伍也带出去了,就算铁人,也该回来歇口气了。要是再去伊拉克,隔三岔五就来个恐怖袭击,我带着一老一小,能过安生日子吗?”
听着妻子哽咽的话,李新民沉默了一阵儿,声音沙哑地说:“艰苦的地方才有石油,危险的地方才有市场,我就是干这行的,只要有石油,再危险的地方也得往前冲。”
2011年4月的一天,井场上,中方机械师小戴与一名伊拉克当地雇员发生了工作纠纷。当时,这名伊拉克雇员发生了误操作,100多斤重的套管钳一下子砸到了小戴的头上。幸亏有安全帽保护,没有大碍,但小戴被砸得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半天没起来,他忍不住向这名雇员发了火。
这下可坏了,这名雇员认为受到了侮辱,迅速找来了当地的警察。还没等大家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七八个手持冲锋枪的伊拉克警员就冲进了井场,把中方人员团团围住。得知李新民是负责人,一把枪立刻顶住了他,让他把小戴交出来。再三解释,都不起作用,李新民心一横,说:“抓走我的工人,绝对不行。如果你们非要带走一个人,那就带走我!”紧急关头,李新民联络了当地警长,几经周旋,这场剑拔弩张的冲突才得以平息。
这些年在海外,算上这回,李新民曾经三次直面冰冷的枪口,每一次,他都站在最前面,用胸膛、用担当,给队友们挡住危险。
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李新民只在家里过了5个春节,只在妻子生小孩的时候请过3天假,只给儿子开过一次家长会。李新民说,自己身上总有一股洗不掉的石油味,这是铁人老队长的味,是中国石油人的味。李新民知道:他一辈子也离不开这个味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
上一篇:每日一学——7月6日
下一篇:每日一学——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