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5月18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18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两弹一星”——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用了2年8个月。

时间往前推三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研制原子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工程,只有美苏英法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家机密。但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科研人员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积累和不懈努力,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中国政府于当天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消灭核武器。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继“两弹”之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终于发射成功,从此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守卫着祖国的安宁与和平。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拼搏、以身许国,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一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

习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專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表爷是个老兵

紧敲那个板儿,慢拉那个琴

我来唱唱光荣的志愿军

中国出了个志愿军

一枪打死杜鲁门

中国出了个志愿军

和平幸福有保证

有了保证同志们不怕冷风吹

同志们把雪地当床睡

河中冰雪当水喝

饿了炒面吃几口

同志们真英勇

我们永远不能忘

立正敬礼来慰劳

代表全国人民来把心意表

志愿军向前冲

咱们要把敌人包围

敌人浑身颤抖眼发愣

唉呀唉呀

你看他举手交枪哭着求饶命

几次战役打得好

咱们出了英雄好汉

英雄好汉立了功

美名天下传

这都是为人民流了汗

流了汗,祖国才能得安全

毛主席和祖国人民把你们记心间

祝你们前进前进再前进

image.png

跨过鸭绿江

这两首志愿军小调,是一位去世多年的老兵在十多年前流着眼泪唱给我听的,他姓伍,我称他为表爷。

小时候,我常听到村里人说起他,说起他不仅是因为他家穷,还因为他是一个吃“国家粮”的老兵。村里的人们还说:他肯定没有上过战场,你看他种地就像鬼推磨,幸亏有个能干的老太婆。

我与他家距离不过十里山路,因为没有亲戚关系,一直少有来往。让我想去了解他,知道他年轻时的故事,缘于我的从军经历。

二十岁那一年,我穿上绿军装,成为了一名通信兵。当兵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北国。军营外,没有灯红酒绿,只有一大片玉米地。似乎有一种约定,我很多次值勤站岗,都会看到一位放牛的老人,他赶着一群白色的山羊,顺着围墙外的那条小路,把羊群吆喝进玉米地。经过营房大门时,他走得很慢,总会向军营内望去,点头善意地对我微笑。他整个冬天都穿着那件褪色的军大衣,双手交叉,插在宽松的衣袖里。

那是一个夕阳把半个天空烧红的傍晚,我违背了站岗人员不得随意与行人聊天的禁令,向放羊的大爷打了招呼,从他笑盈盈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也有意想和我说话。

大爷,放羊回家了呀?

是啊,你又在站岗哇!

他边说边靠近我。就这样,我们一直说到天黑。大爷告诉我,他不到二十岁就去了部队,还参加过志愿军,看到咱们这些小兵,他感到很亲切,也会想起他当兵的岁月。军装,他穿了五十多年;军号,也听了五十多年。临走前,大爷说,你们退伍时,带不走的衣服别扔,就送给我。

大爷的经历让我对那场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几个夜晚,我在连队的阅览室查找关于那场战争的资料,知道了比教科书更加详实的细节。我似乎懂得了,那场战争对于刚刚成立的国家和那一代人意味着什么。突然间,我想到了远在老家农村的表爷,他也曾跨过鸭绿江。

离开部队的那几天,好几个傍晚,我在岗亭等待大爷,他和他的羊群,一直没有从那条小路上走过来。

退伍回家后,我去小镇买了几张电影光碟,一张《上甘岭》,一张《三大战役》。在乡间的小路上,巧遇表爷的儿子,再三嘱咐他,一定要转交给表爷。

几年后,我从外乡归来,去了表爷家。当他得知我就是那个送给他光碟的人,显得很激动,哆嗦着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一下子哭了起来。他哭的样子是先有声音,而后才有泪水,泪也不是一颗颗往下滴,像散开的水雾,湿了他的整个眼眶。表婆埋怨道,我家这个老头,没事就看电影,看一次哭一次,看多久就哭多久。

我深深地理解他,他一定是在枪林弹雨的电影里,看到了自己当年在朝鲜战争中的情景。

表爷撩起裤腿,给我看小腿肌肉上凹陷的疤痕,又挽起衣服,肚皮上有一条紫黑的旧伤口。他动情地说,他们不相信我上过战场,那这些伤是从哪儿来的?当我问他,你有多少战友没有回来?战场上苦吗?他一下子号啕大哭,不停地用手擦着眼泪和鼻涕。

时间过去了五十多年,表爷的记忆也不如从前,但他在断断续续的回忆里,依然能想起曾经唱过的志愿军小调,以及老部队的番号:38军113师339团三营七连。

38军,多么英雄的部队啊!志愿军总司令彭总在惊闻38军的英雄壮举后,曾挥毫题词:38军万岁!

表爷说,刚进入朝鲜时,他在工兵连修建营房,前方伤亡很大,又转入机枪连,担任机枪手。排长是贵州人,叫刘新贵。抗战结束后,在一个飞雪漫天的夜里,又一次跨过鸭绿江,回到了祖国。

表爷在2006年的时候,因中风大病一场,他变得更加爱哭了。放牛时,牛吃了庄稼哭;丟失了手杖,担心老伴指责也哭;幼小的孙儿肚子饿了哭着要奶吃,他和孙儿一起哭……

总之,一切不如心意的事,都会让他难受。可他眼睛里的泪水越来越少。他成了邻里之间的笑谈。

表爷说,我这身体呀,到处都又酸又麻,看看电影哭一下,心里就好受很多。

那个冬日的下午,我似乎是几十年来,唯一愿意知道他过去的人,这仅有的一点理解和关心,让他那么开心和欣慰。当我捧着那套叠得方方正正、早已褪了色的老式军装时,我想象着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士兵,正是穿着这套军装,肩扛着机枪在冰雪覆盖的丛林穿行,我感受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重量。

表爷已去世多年。我无数次想象着他的晚年:一个爱哭的老头,拄着拐杖,弓着腰,落寞地走在小路上……

临近春节的一天,当我想到要用文字记下他的时候,我在他家屋后的小树林里,找到了他的坟墓。土堆上的杂草已被他的后人拔得干干净净,坟前的地上铺着潮湿得快要腐烂的树叶。在黑色的枯叶下,生长着柔软的碧绿小草。

初春的阳光照在山野的丛林里,天空温暖而又明亮。

三、回顾党史100

image.png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