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每日一学——7月1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7-01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是两位比较年轻的同志,他们分别为54岁和52岁”

200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政治局常委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集体与中外媒体见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年龄结构,以及工作、文化背景,更趋优化。而新旧领导人的交替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制度化特征。

新领导班子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他们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年轻政治家。第二,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批优秀领导干部。第三,都是年轻化、专业化的优秀干部。

在年龄上,本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年龄最长者67岁,与上届政治局常委刚组成时相同;平均年龄也与上届基本持平,大约是62岁。但是,“有更明显的年龄梯级结构”,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统计,上一届9名常委刚组成时,有7人年龄都集中在60到64岁之间,低于60岁的只有李长春一人,时年58岁。而本届常委中,低于60岁的有习近平和李克强两人,尤其是李克强,只有52岁,与最长者的年龄差有15岁。而上一届的最大年龄差是9岁。

而对于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们,社会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胡锦涛在带领新一届常委们与媒体见面时,亦特意重点介绍了习近平和李克强,表示“习近平、李克强是两位比较年轻的同志,他们分别为54岁和52岁”。虽然这两名新常委并没有刷新近年来政治局常委的年龄记录,但是,“也只有当年胡锦涛可比了”。胡锦涛1992年进入政治局常委,当时尚不满50岁。为了领导干部年轻化,本届中央委员会因年龄原因被换下的有50%左右,而中纪委则高达70%.

中央党校李君如副校长说,年轻干部进入常委对国家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他还同时注意到:“新进常委的四位同志,两位是从中央来的,两位是从地方升任的。”谢春涛教授说,新当选的4名常委,使得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互补性更强了。“虽然具体分工未完全明确,但肯定有人是要到政府部门任职的。这样,他们的专业、学历和工作背景就会大大发挥优势”。

对于习近平和李克强,谢春涛分析说,除了年龄优势外,他们的经历也都很丰富,在很多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具有很强的全局观念和掌控能力。“年龄相仿的省部级领导人不少,之所以是他们两人进入政治局常委会,说明其业绩是得到充分认可的。”

二、党史现场汇

他叫“扎西”

张晞,男,汉族,中共党员,国家能源集团龙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7年,张晞同志服从组织安排进藏工作。进藏工作13年来,他以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推动了西藏新能源事业的发展,从地热、光伏到风电,敢为人先,开疆拓土。他带领团队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国内第一个大型水光储微电网电站;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电场,实现了西藏自治区风电项目“零”的突破。他心系藏民,投身扶贫攻坚,帮助西藏自治区政府解决无电区17万户、70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张晞同志曾荣获央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首届“最美央企人”等荣誉。

不速之客

故事先从2007年的一天说起——

罗布次仁在拉萨开了一家复印店,这天傍晚,一个中年人急匆匆地走进店里,要打印一摞材料。中年人面色青白,一看就是刚来西藏的。罗布次仁有点不开心,马上就要下班了,可那人手里的材料非常多,只怕要加班了。

中年人显然看出了罗布次仁的不快,马上赔笑说:“真对不起,我早上四点钟就在忙这些材料,一直弄到现在,明天早上就等着要,给你添麻烦了,谢谢……”

见中年人说得很真诚,罗布次仁不好说什么了,两人就一起加班。那些材料,中年人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满意了又重写,写完还要一遍接一遍地改……等他满意地把材料整理好打印完成,已经凌晨三点多钟。罗布次仁累得够呛,忍不住抱怨说:“人都快累散架了!”

中年人连忙又是一脸真诚地道歉,再三表达谢意,那种态度,让罗布次仁不得不消了怨气,他想:看那人的模样,也就是个普通职员,做不好工作,领导一定会批评他,所以只能努力把事情做好。

第二天,罗布次仁还没睡醒,中年人又来了,这次只要改动几个字,打印好,中年人就走了。他走路急匆匆的,像要赶去救火似的。

从此以后,中年人就成了罗布次仁复印店的常客,每次来,都是抱着厚厚一叠材料。有一次,中年人交代完复印事项,竟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罗布次仁偶然间一回头,只见中年人满脸憔悴,看来他一定每天忙于工作,没好好休息过……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这天,中年人又来了,这一次,罗布次仁发现,他手里除了厚厚的一摞材料外,还多了一个氧气瓶!他的气色非常不好,嘴唇乌黑,嘴皮干裂,像一个重症病人。他一进门就瘫倒在椅子上,吸了一口氧气,又交代了一番。罗布次仁忙完了,把东西递给他,他看看没问题,想站起来,可头一歪,晕了过去……

罗布次仁吓坏了,好在医院就在附近,他忙叫来人,一起把中年人送进医院。医生说这是高原反应,需要赶紧送进急救室,输液、输氧。经过一番抢救后,中年人渐渐缓过神。

这时候,罗布次仁才知道,中年人竟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晞,他受集团公司委派,来拉萨推进新项目……

跨越天路

对张晞来说,这还只是开始,迎接他的,还有更大更多的困难。

2013年,龙源西藏风电机的建设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光是把几个风机运上“世界屋脊”,就是一项艰巨的考验。一台机舱,重量就达80吨,从格尔木运来要经过九座桥。当时,张晞去西藏交通厅询问该怎么办,对方说,这些桥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青藏线承担近60%的进藏物资运输任务,要是把桥压塌了,谁都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面对严峻的情况,张晞说:“路,不能损坏,风电机也一定要登上高原!”经过调研,他决定把机舱分拆,减轻重量,终于安全地把“零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因为所有机舱都是在厂房车间里组装完成的,没有在现场露天组装的先例。

在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夏季毒辣的阳光直射头顶,常人即使无任何负重地走路,都有些气喘吁吁,可张晞带领着四十多个技术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加班加点,组装总重量达四百多吨的机舱……

机舱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塔筒。国内风机的塔筒原本设计都是三段,特别长,也特别重。可青藏公路的道路狭窄,山角弯道又多,这么长的塔筒根本运不进来。张晞请厂家重新设计,把三段改成了四段,不但长度减短了,重量也大大减轻,这才把塔筒运了过来。

塔筒解决了,还有叶片。叶片是一次性成型的,不可能改短。它长48米,这种长度根本没法通过青藏公路上的那些山角山崖。张晞经过多方咨询、实地考察,终于在青藏公路管理局讨教到了一个运输方法——用两台特殊车子运输。两台车子一前一后,一遇到山角,车子就停下来,把叶片像大炮一样立起来,它转弯时半径小了,就能绕过山角,等绕过了山角又放下来,再前进。一个山角、一个山角地立起来、放下去,等把这些叶片运到目的地时,大家已经数不清到底绕过了多少个山角……

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在高原上建设风电机,经历了一场设计、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完整过程,积累了非常珍贵的数据。张晞和西藏龙源电力公司也从最初的地热发电、光伏发电再到风力发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原新能源开发、发展上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越,更是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心系西藏

在很多人,尤其是藏族同胞的眼里,张晞还有一个名字:“扎西”,这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时至今日,张晞领导建设的西藏羊八井太阳能发电厂,从建成、投入运营,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年,可当地人一提到他,总会说:“托这个厂、扎西的德福……”这种托福式开头的讲话带有明显的藏北人风格,常是因受到特别大的恩惠才这么开头。

桑巴萨村二组的组长普布,性格很直爽,只要跟人说起话,就会指着家门口的一条柏油路说:“这条路确实是扎西修的,我们没花一分钱。那时整个当雄县别说是村小组,乡上都见不到这么好的路。”

七年前,普布只是个勤劳朴实的拖拉机手,帮人运砖、拉砂石,没什么经营意识,赚不到几个钱。后来,太阳能发电厂找人看守场地,普布会说简单的汉语,就去了。

刚开始,普布跟罗布次仁一样,总看到一个中年人在干活,没一点架子,跟他们一起工作、一起聊天、一起吃饭。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这个发电厂最大的官——张晞。一次,普布和张晞聊天,张晞知道普布会开拖拉机,就说:“我们马上要开工了,要平整土地,有很多活,你去买台小型挖掘机吧!”

当时,普布虽然没多少钱,但他相信张晞,就找亲戚朋友借了三十多万元,买了一台挖掘机。一年下来,不算人工,赚了近二十万元。买了挖掘机后,普布也学会了经营,有了本钱,又买了大型翻斗车,到别的工地上干活,收入也翻了几倍。

最令普布和桑巴萨村村民感动的是,张晞非常尊重藏族同胞的劳作习惯,藏族人干活中途要休息、喝茶、喝青稞酒。有些人看着觉得是在偷懒,但张晞一点都不这样想,他说:“我们应该尊重藏族同胞的劳作习惯,活干好了,喝个茶休息休息,都不要紧。”

张晞刚到西藏时白白净净的,没多久脸跟当地人一样黑了,藏族同胞们又都叫他“扎西”,好多人以为他是藏族人。他从不解释,还经常笑着说:“我就是西藏人嘛!”

三、回顾党史10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胡锦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0年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