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每日一学——6月15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6-15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从扶贫开发到脱贫攻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从以贫困地区区域开发为主转向以贫困家庭、人口为对象的精准扶贫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减贫成就。

中国扶贫开发历程的第一阶段是区域扶贫开发阶段。这一阶段从1986年-2013年,以大大小小的贫困地区为扶贫对象,从832个贫困县到14.8万个贫困村再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贫困地区在粮食、农业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执行期间(1994年-2000年)为例,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592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高于全国7.0%的年均增长速度;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9%,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0.6%)的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比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高2个百分点。2001年-2010年,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转变为既扶县也扶村,带动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村高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比如,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变化方面,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村村能收看有线电视、能上网。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1986-1995年,扶贫投资使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比同一地区的非贫困县快0.9%-2.2%,投资回报率达到11.6%-15.5%。

总体而言,几十年来区域扶贫开发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大规模减贫进程,同时也减缓了区域差距的扩大趋势。

中国扶贫开发历程的第二阶段是精准扶贫阶段。这一阶段从2014年至今,以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作为主要扶持对象,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采用创新机制和举措,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并实施兜底政策。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之下,我国精准扶贫成效斐然。主要表现在

第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减贫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8249万人减少到2019年551万人,累计减少近8000万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人以上顺利脱贫。

第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是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长11.3%,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同时,与全国农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2.2%,比2013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三,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居住安全、厕所卫生、饮食安全等情况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8年,贫困地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材料房的农户比重为67.4%,比2012年提高28.2个百分点;居住在竹草土坯房的农户比重为1.9%,比2012年下降了5.9个百分点;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为46.1%,比2012年提高20.4个百分点;饮水无困难的农户比重为93.6%,比2013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第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网络、道路硬化以及公共交通情况有了明显进步。截至2018年末,贫困地区通电的自然村接近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分别达到99.2%、88.1%、81.9%,比2012年分别提高5.9个、19.1个、43.6个百分点。

第五,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卫生所的设施条件和从业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升。2018年,贫困地区87.1%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幼儿园便利,89.8%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小学便利,分别比2013年提高15.7个和10.0个百分点;有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比重为90.7%,比2012年提高16.2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或卫生员的行政村比重为92.4%,比2012年提高9.0个百分点;93.2%的农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78.9%的农户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比2013年提高49.0个百分点。

第六,改变了农村的基础治理方式,驻村帮扶、考核评估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  “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爷爷有双“高跟鞋”

那双靴子,大有来历……

小时候的某个冬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雪。我在爷爷住过的屋子里玩,没想到竟然翻出了一双黄色的翻毛牛皮靴子。我越看越喜欢,得意地穿着它去上学了。

放学回到家,爸爸看到这双鞋子,脸色大变,严厉地让我赶紧脱下来。我委屈极了,不情不愿地噘起了嘴。爸爸看到我的可怜样,放缓了语气:“这是民政局给你爷爷特制的靴子,右脚的鞋跟比左脚高了半寸。”

“啊?爷爷的两条腿不一样长吗?”我追问道。

“你爷爷原来打仗的时候,右腿受过伤,截了一段。”爸爸淡淡地回答。

没想到爷爷是个抗战英雄!我敬佩极了,跟在爸爸身后不停地问东问西。在爸爸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记住了许多关于爷爷的、难忘的战斗情景。

在淮海战场上的一次战役中,爷爷所在的连队在一个河坡上执行阻击任务。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棉絮一样的大雪不停地下着,单薄的棉衣在肆虐的寒风中似乎毫无用处,爷爷和战友们冻得牙齿“格格”响。除了敌人,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在不停地考验着这些年轻的战士。

尽管如此,战士们因为怕暴露目标,始终不敢生火。可寒风似乎比敌人还要冷酷,不停地噬咬着战士们的身体。战士王小六刚满十六岁,身体单薄,军衣穿在身上空荡荡的,哪能留住多少热气呢?爷爷见状,就一直依偎着他,帮他取暖,但似乎无济于事,只好悄悄地鼓励他:“咱们当兵的不能怕吃苦。等咱们胜利了,解放了全中国,就能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好过日子了……”

王小六僵硬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说:“顾不上那么远的事了,我现在就想喝口热水,好好暖和暖和……”

忽然,王小六看到不远处的河坡上有个小小的麦秸垛,他两眼放光,对爷爷说:“老张,有麦秸!”爷爷朝那边看了看,扭过头,严肃地对王小六说:“不行,冒了烟,部队就暴露了。”

王小六兴奋地说:“不会冒烟,我有办法!”说完,他猫着腰悄悄爬了过去,像个打洞的刺猬似的,上下扒拉起来。不一会儿,王小六抱着一团麦秸回来了,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大胖子”。原来,他把麦秸一点点塞进了衣服里。“老张,你也弄点。保准暖和!”王小六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温暖。爷爷说:“敌人来了,行动不方便可不行,我把它垫在身子下面吧!”王小六就把抱来的那堆麦秸放在了俩人身下。

“其实我身上不太冷,就是脚快要冻麻了,不知道打冲锋的时候能不能跑起来?要是有双暖和的牛皮靴就好了!”爷爷两只脚轻轻地磕碰着,想找回一点知觉。

“没事儿,你跑不动,我背着你冲,我跑得最快了。到时候,我再给你俘虏个军官,把他的靴子给你缴过来!”王小六高兴地表态,几乎笑出声来。

暮色四合,天地间朔风凛冽,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会有一群意志如铁的战士在静静地等待着他们。黎明时分,战斗打响了。刺耳的枪哨声和震耳欲聋的炮声却都没能叫醒那个要背着爷爷冲锋的小战士。

战斗异常惨烈,敌人如困兽般垂死挣扎,妄想撕出一个突破口。但他们忽略了这群战士的坚强意志。树林、草堆、坟包都成了坚固的碉堡,抵挡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

与战友们相比,爷爷是幸运的,他在那次战斗中冻掉了一个脚趾,右腿也因被手榴弹炸伤而截去了半寸,腰里面的一块弹片则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爷爷去世。

现在,每当想起爷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双一高一低的黄色“高跟鞋”,也会想起爷爷在荒凉的河坡上吞雪卧冰,在炮弹呼啸的荒野里奔跑冲杀的情景。我不知道爷爷在那些冰冷难眠的夜里会想些什么,也不知道爷爷在钢铁入肉、鲜血喷涌的时候有没有害怕。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一起努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三、回顾党史100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