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每日一学——5月15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15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中共八大有哪些特色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以下几点特色:一是八大氛围很活跃,大会的透明度极高。八大召开的消息事先公布,会议的进程及时向外界报道,邀请外国代表团及国内外新闻记者列席会议,做到民主、公开、透明。二是八大的会议程序很多。开幕式、闭幕式、政治报告和专门报告、选举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会议、以及各省代表团会议。在代表团的会议上,代表们畅所欲言。这样的做法使各方面的人都很满意,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八大还有一个特色是强调科学。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专门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二、“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任我们金山县的县委书记,他的名字叫蔺文臣。

image.png

突降大任

蔺文臣,1923年出生在河北乐亭县,1944年参军后编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在战斗中,他不怕苦、不畏死,处处冲锋在先,敌人的子弹和炮弹的弹片几次击中了他的头部、肩膀、小腿、脚板,但他轻伤绝不下火线,甚至越战越勇,屡立战功。

1948年1月14日,蔺文臣所在的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15日傍晚,他们攻克锦州,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锦州解放之后,蔺文臣所在的部队经过休整,整编为48军144师,向着北京进发。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一声令下,蔺文臣所在的部队顾不上休整,马上进行编队,开展战斗动员。这天,通讯员跑到蔺文臣面前,“啪”地敬了个礼后说道:“蔺文臣同志,师政治部首长要见你,请你马上到师部报到!”

蔺文臣马上来到政治部,见到主任,他立正敬了个军礼:“蔺文臣奉命前来报到!”主任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说:“小蔺啊,现在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蔺文臣一听有重要任务,马上又“啪”一个立正。主任接着说:“你的任务是把刚从傅作义部队那里接收过来的120名医护人员带到几千里外的江西赣州,不管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你绝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务必把他们一个不少地带到赣州。少一个人,我拿你是问!”

“保证完成任务!”蔺文臣昂首挺胸,坚决地回答。

两天后,在一所空旷的高大建筑物里,聚集着一群特殊的“兵”——几天前,他们身上穿的还是国民党军的衣服,现在统一穿上了崭新的解放军服装。

“你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当年曾经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军队,想干一番事业。可是,反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使你们大失所望。”一位首长正在给他们做战前动员,“今天,你们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施展才能、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你们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新的解放区工作。你们的目的地是江西赣州……现在听我命令,出发!”

一波三折

首长一声令下,这支120人的医护人员队伍在蔺文臣的带领下,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北方的三月天,大地刚刚开始回春,虽然早晚还是寒气逼人,可自小在北方长大的人们却觉得舒适,脚步也很轻松。

“革命的队伍可不能这样死气沉沉的。”蔺文臣找到队伍中一位面目清秀的女兵说,“你边走边教大家唱歌吧!”

“唱什么歌呢?”女兵问道。

“你就教唱《解放区的天》吧!”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队伍一路上歌声嘹亮,脚步齐整。大家边走边举目远眺,只见大路两旁房屋的墙壁上张贴着大幅标语:“解放全中国,活捉蒋介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每经过一个村庄口,就有老百姓在路边夹道欢迎,递茶送水。有队员还向老百姓发问:“你们这里是什么地方?”“离前面的集镇多少路?”

老百姓总是善意地耐心回答。可作为领队的蔺文臣却紧绷着脸,没有一丁点笑容。“这里是解放区,是我们刚刚打下来的地方。但接下来的地方……”蔺文臣不敢往下想。

果然,刚进入国统区,上级就下达命令:“所有南下部队一律改为夜行军!”120多人的队伍连夜行军,正巧碰上伸手不见五指的月黑夜,那些戴眼镜的队员简直寸步难行。可是每天的行军路程不能打半点折扣。怎么办?蔺文臣想到了背包上的带子,灵机一动,让每个人打背包时留出一尺多长的带子,让后面的人拽着。

这样,大家像鼹鼠叮住尾巴似的,一个接一个,由蔺文臣牵引着前行。可是夜深了,人就容易疲倦,又不能像在解放区那样高声唱歌,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个跟头跌倒在沟渠里,弄得浑身都湿了,还会带倒了前后好几个人。有时甚至一个跟头跌下去,要是没人及时搀扶,还真就爬不起来了。

一天夜晚,途中暂时休息。一位医生解下自己的背包,垫在屁股底下坐着,等到再次出发时,他只管拽着前面人的背包带前行,到了宿营地才发觉自己的背包丢了。蔺文臣二话没说,把自己的被子扔给了他,这位医生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没有了被子怎么办?身上的衣服挡得住春寒吗?对蔺文臣来说,被子早已经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这么多天来,队伍不进村庄,更不能打扰老百姓,天天是露天宿营。因此,普通人员只要一听到“原地休息”四个字便不加思考,要么倒地就睡,要么背靠背席地而坐,不到3分钟就进入梦乡。可蔺文臣呢?肩上的重担使他不敢坐下,更不敢倒地睡觉,他扛着枪,为大家站岗放哨。还要一、二、三、四地数人,一百一十九,不对,少了一人!重新来过!又是一、二、三、四……实在站立不住了,最多就找棵树,倚着打一会儿盹。稍有风吹草动,他就立即警觉地睁大眼睛,四处巡视。

最恼人的是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南方的初夏,乌云上来,紧接着就是瓢泼大雨。这么多的人,根本没地方避雨。冒雨行军,一个个成了落汤鸡不说,脚下打滑,跌得浑身泥水。紧接着雨过天晴,火辣辣的太阳直射下来,那湿衣服贴在皮肤上,别提多难受了。男人还好些,干脆解开衣襟,让风帮着吹干,女同志们就惨了。更惨的是,有些队员经不起冷雨淋、暴日晒的折腾,病倒了。蔺文臣就发动队员,轮换着搀扶他们前进。他经常对队员们说:“你们要坚定一个信念,就是要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是立下了军令状的,到最后,可不能对首长说,‘我们克服了千辛万苦,大多数人到了赣州,把少数人留在半途上’啊。”

不辱使命

进入敌占区后,为了避开敌人的骚扰,蔺文臣带领着队伍,白天找隐蔽的地方睡觉,半夜开始行军。经过连续二十几天的长途跋涉,眼前已经到了什么地方?是河南的哪个县、哪个乡?可是军令如山:凡是路过村庄、乡镇等都不许打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为的是保密。可不管如何封锁消息,这120多人的队伍还是暴露了。据情报说:有一股溃败的国民党军留驻在附近抢粮夺物,也把他们盯上了。

蔺文臣立即加强警戒,将所有老兵召集起来布置任务,命令队伍“休息时缩小露营地范围,行军时缩短前后距离”。尽管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

那天凌晨三四点钟,队伍经过一座茅草棚时,蔺文臣发现前方有人影晃动,立即命令队伍“就地卧倒!”可说时迟那时快,“叭叭叭”一梭子子弹已经射过来。匪帮火力很猛,“怎么办?”蔺文臣灵机一动,当即跳上一个高点,举起手枪,拼着全力,高声喊道:“三连打掩护,一连、二连跟我上!冲啊!”随即,他扣下了手枪的扳机。

黑暗中,他高大的身影,震天动地的喊声,真的把匪军给镇住了。那些被解放军打怕了的匪军想:“人家是正规军,三个连,不就是一个营吗?就我们几十个人,十几条破枪,还不是拿鸡蛋去碰人家石头吗?性命要紧,走吧!”因此一个个脚底涂油,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月23日清晨,渡江战役打响。长江北岸到处响起了解放军战士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了新中国前进!”蔺文臣带领的120名队员,在渡江前线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在江西九江乘坐木船横渡长江。英勇无畏的老船工驾着简陋的木船,如同离弦的箭一样驰向南岸。离岸近了,蔺文臣带领几个老战士跳下水去,推着船只加速前进。河岸陡峭,又长满了荆棘、茅草,蔺文臣硬是一手拉荆棘,一手拉住队员,把他们一个个送上岸去。他一边拉,一边数,心里默默念叨着:“120名,千万别少……”

120名队员一个不落地渡过了长江这道天险,蔺文臣告诫自己说:“前面还有很多路,不知道还会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呢!”不出蔺文臣所料,南方的夏季对北方人来说,是更严峻的考验,烈日炎炎,照得地面发烫冒烟,队员们鞋底磨烂了,露出的脚趾碰在地上“吱吱”地响。怎么办?蔺文臣动员大家到竹林里,拾干枯的笋壳作为衬垫。夜晚的蚊子叮得他们皮肤红肿,搔着搔着就流脓水。蔺文臣就让队员采来带异味的野草,用以驱蚊。

就这样,队伍沿着九江到了南昌,最后顺利到达目的地赣州。

“一起立正,报数!”蔺文臣发出指令。“1——2——3——……,……118——119——120!”

“报告首长,我把120名队员带到了赣州,请点验!报告人,蔺文臣!”

蔺文臣由于贡献突出,师党委报野战军军部批准,记他荣立大功一次。

三、回顾党史100

image.png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