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每日一学——5月12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12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成功出席亚非会议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群山环抱的秀丽城市万隆举行。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亚非会议是亚非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后来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于1954年12月29日联合发起的,共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除5个发起国外,与会者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它们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南越和也门。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还有: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顾问廖承志、杨奇清、乔冠华、陈家康、黄华、达浦生,秘书长王倬如。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承受了殖民统治遗留下的一些历史争端和政治偏见的影响,与会国家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误解和隔阂。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也在会外巴望这次会议发生争吵而一事无成。

周恩来总理以高瞻远瞩、胸怀博大的伟大政治家风度,高举和平、团结、反帝、反殖、友好合作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化解了矛盾,排除了障碍,赢得了朋友,为会议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包含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国人民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广泛内容。公报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它们是:(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召开和自己作主的国际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为国际社会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它为不结盟运动的诞生铺平道路,对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南南合作所作的努力给予极大的鼓舞。60多年来,它激励着各国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斗争。

二、“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三毛之父”张乐平

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了很多漫画作品,这些作品从侧面刻画了上海社会的变迁和社会众生相。他笔下的“三毛”形象尤为经典,生动再现了市井百态、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image.png


三毛

《申报》连载《三毛从军记》

抗战胜利后,漫画家张乐平自大后方返回上海,租住在江西路吉祥街40号勤生小店的楼上。他生活清苦,为了维持生计,抱病为《申报》画《三毛从军记》,坚持每天连载。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吸引了很多读者,清晨买到《申报》的读者们,往往会抢先浏览副刊所载的《三毛从军记》。尽管作品很受欢迎,但稿费并不算高,因此,张乐平的朋友、《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主编陈伯吹和《大公报》副刊主编潘际坰前来探访,希望将《三毛从军记》转到《大公报》上连载,他们会给出更高的稿酬。

张乐平却拒绝了:“《三毛从军记》是《申报》一位老朋友约的,中途退出不甚妥当。”为了支持陈伯吹,他另外画了一组图画故事《小茉莉得不偿失》,发表在《现代儿童》。

没过多久,《三毛从军记》在《申报》上的连载突然中断了一个多星期,直接导致销路大受影响。原来,《申报》那位向张乐平约稿的编辑被调走了,继任编辑并不知情,所以没有继续连载。这件事引起了总编辑王芸生注意,继任者这才向张乐平道歉,并提出继续连载《三毛从军记》。张乐平拒绝了。

改画《三毛流浪记》

陈伯吹、潘际坰见《申报》多日未连载《三毛从军记》,又前来吉祥街探访。

此时,张乐平刚巧接到一封匿名信,起因是他在北平沈崇事件时画的那幅漫画:一个美国大兵在追赶一个女人,女人只有一个背影和留在地上的高跟鞋。而三只乌龟则把头缩了进去,沉默不语。那幅漫画的题目是《传扬新文明•保守旧道德》,是讽刺国民党当局害怕惩办美国兵的。匿名者责问张乐平“拿了共产党多少津贴”,甚至恐吓他“要当心点”,张乐平愤怒不已。加上他亲眼目睹了流浪儿被冻死的惨境,正在郑家木桥流浪儿集散处考察、体验他们的生活,打算将流浪儿童作为漫画题材昭示于公众,向社会控诉当局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因此,当陈潘二人再次请张乐平将《三毛从军记》转刊于《大公报》时,他说:“这个作品我不画了,我要画《三毛流浪记》。”

image.png


《三毛流浪记》书影

张乐平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几组已经画好的《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画得惟妙惟肖,陈伯吹、潘际坰当即拍板在《大公报》连载。为了清净,张乐平搬到浙江嘉兴居住,每当画好六七组《三毛流浪记》,他就亲自乘火车送到上海《大公报》。《三毛流浪记》行走万里,半年后,天津、香港的《大公报》也连续转载了。

image.png


《三毛流浪记》漫画“货重路远”

宋庆龄倡议办画展

《三毛流浪记》连续刊载两年,还出了结集本,宋庆龄也看到了。1949年初,她给秘书王安娜写信,说很喜欢《三毛流浪记》,要王托人代买六册,送给外国友人。她还提出要举办三毛画展,并组织义卖活动,接济流浪儿童。

image.png


《三毛流浪记》漫画“减价竞赛”

在嘉兴的张乐平接到宋庆龄的消息后欣然同意,很快草拟了一份画展陈列方案,还废寝忘食,为画展赶出了三十多幅富有时代特色的彩色三毛漫画。

image.png


张乐平作《山区逃难图》

1949年2月,由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的“三毛画展”在汇丰银行(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预展,宋庆龄亲自到场,并将张乐平介绍给了收到漫画的外国友人们。他们很感兴趣,有个苏联塔斯社记者当场摸出800美元,买下了一幅《苦三毛拉黄包车》。

在这场预展上,宋庆龄发现张乐平患了肺病,回去后特意让人给他送去了当时极为稀罕昂贵的西药“雷密封”。

预展获得了成功,同年4月4日至9日,三毛生活展览会分为三毛画展和三毛乐园会在南京路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四楼开张,每天参观者多达2万人。画展共展出《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的原作三百多幅,由福利基金会丁景唐主持的第三儿童福利站还组织小志愿者前来维持秩序、收门票、售卖《三毛流浪记》画册和张乐平设计的三毛乐园会纪念章。当天张乐平还发表《我怎样画三毛的——为“三毛义卖”写》一文,称:孙夫人主办的儿童福利会为了救济跟三毛同一命运的小朋友们,举办了这场“三毛义展”,很抱歉我的作品还没有成熟,特别是三十张彩色义卖作品,都是在病中赶画的,但是想起千千万万的三毛们因为孙夫人这一义举而得到实惠,作为三毛作者的我,还会有比这个更快乐的体验吗?

展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第一天,三十幅彩色的三毛生活画全部售出,由张乐平签名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纪念章也供不应求。因为参观人众多, 据传大新公司这天的电梯也被挤坏了,还修理了几次呢。

展览会结束后,这些钱款和所捐实物,救济了数以千计的流浪儿童。

image.png


1949年上映的《三毛流浪记》电影海报

三、回顾党史100

image.png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