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大之前的党章没有总纲
中共二大到六大通过的五个党章为什么没有总纲部分?传统的观点都认为,是由于中共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原因,作为共产国际的基层组织,共产国际的纲领和组织原则,就是中共的纲领和组织原则了,这就是决定中国共产党从二大到六大通过的五个党章没有总纲部分的主要原因。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才有了起草一部带有总纲部分党章的条件。这样,1945年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六部党章,就成了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第一部有总纲部分的《党章》。这种判断是与历史事实是有出入的。其实际情况是,共产国际并没有明确规定参加共产国际的各国党不能有自己的纲领。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公开背叛了无产阶级,沦为社会沙文主义政党的情况,共产国际在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21条中,明确规定了要求加入共产国际的各国党,凡“一切至今还保守在社会民主党旧政纲上面的党,必须立刻根据国际共产党的精神参酌他们国内的特殊情形,建立一个共产党的新政纲,照例,凡属于第三国际各党的政纲,必须经过国际共产党大会或他的执行委员会批准,如某党政纲不及执行委员会批准时,该党有**于国际共产党大会之权”。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的,是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没有受到欧洲社会民主党影响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但是,尽管如此,为了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政治立场,中共二大决议加入共产国际后,仍遵循加入共产国际上述条件的要求,决定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制订一部自己的纲领,并报请国际共产党大会批准。因此,二大在制订了党的第一个党章后,也开始着手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纲,这就是1923年7月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中共三大党纲草案是瞿秋白起草的,在三大讨论通过后,再经党的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亲自修改后,印作讨论稿下发党的各级组织,要求党的各级地方组织,通过郑重讨论后,于1924年1月前将对《草案》的批评、修改及增补之条文意见等汇交党的中央局,由中央出席国际代表大会代表提交给1924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作最终之决定。但由于这个《草案》错误百出。因此,没有获得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批准。这样,中国共产党以后的几次代表大会均未再讨论和制定新的纲领。但是,在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中国共产党初步分析了三大党纲草案中存在的问题。当时直接参与领导召开中国共产党六大的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还郑重向六大产生的新中央委员会提出:“我们希望本届中共中央委员会能完成第六次代表大会向其委托的任务。”这样又经过了17年,直到共产国际解散后,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有总纲部分的党章。
1931年2月7日深夜,在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刑场,国民党残酷杀害了一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其中包括“左联”的五名年轻作家,他们是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和殷夫,史称“左联五烈士”。

柔石
初来上海,拜见鲁迅
柔石本名赵平复,1928年6月,他从浙江宁海来到上海。经友人王方仁、崔真吾介绍,他到景云里23号,拜见了仰慕已久的鲁迅先生。柔石向鲁迅叙说当年在北大聆听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的情景,并拿出自己创作的《旧时代之死》书稿,恭恭敬敬地呈请鲁迅指正。
鲁迅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个诚恳质朴的青年,他慨然应允审阅书稿,这使柔石欣喜万分。这是柔石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鲁迅读后,赞之为“优秀之作”,后来经他推荐,由北新书局于1929年10月出版。
景云里23号靠近宝山路,环境嘈杂,加上邻居有个顽童乱扔杂物,因此鲁迅就想换个地方,恰好同弄18号有人出租房屋。鲁迅就把它租下搬了过去。鲁迅还叫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弟弟周建人,也一起搬到18号居住。
景云里23号空了出来,鲁迅想到柔石他们几个,就把23号介绍给他们居住。柔石一听能住在鲁迅家的旁边,高兴极了,几个人商量后,立即搬了过去。不过,他们都是单身,饮食多有不便,鲁迅考虑到这点,便特意让他们来家中搭伙用膳。
此后,柔石一日三餐几乎都在鲁迅家中搭伙,与鲁迅、周建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他写出的作品,总是先送鲁迅审阅。鲁迅悉心阅读,提出中肯的意见,待柔石修改后,再推荐到出版社。在鲁迅的指点下,一两年内,柔石发表了多篇小说和散文,因其格调清新,他的作品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左联”成员在上海功德林餐馆合影
(前排左起:田汉、郁达夫、鲁迅、欧阳予倩,后排右一为内山完造)
“金桥柔石”,刚柔并济
一天,柔石把一部短篇小说《人鬼与他的妻的故事》送给鲁迅审阅。当看见稿上署着“柔石”两个字时,鲁迅略微凝视了一下,柔石解释说:“在我家乡有一道小桥,上面刻着‘金桥柔石’四个字,儿时不解其意,现在感到为人处世,应该刚柔相济。” 鲁迅听了,会心地微笑道:“易经有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老子又有守柔曰强之说,你知道吗?”
柔石又说:“你告诉我的《丹麦小说集》,我已经买了两本,正在翻译,如果能译好出版,就署名金桥吧。”
柔石与王方仁、崔真吾同住景云里,虽然看书写作谈文学兴趣盎然,毕竟没有经济收入,日子过得艰难。王方仁说,景云里住着众多文化人,不如办刊物,出版图书,这样既有事情干,又有一定收入,并说他哥哥办了一个教育用品社,可以帮助先垫付部分钱款。
柔石、崔真吾都表示同意,柔石还将这件事告诉了鲁迅,鲁迅也表示支持。大家决定创办一个文艺社团,出版一种刊物,再相机出版图书, 社名也由鲁迅想好了,叫朝华社,得自于陆机《文赋》中“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朝华社拟办的刊物就叫《朝华》。

柔石撰写的小说
《朝华》《语丝》,一人编辑
1928年12月6日,《朝华》第一期面世。鲁迅为刊名“朝华”书写了美术字,还精心挑选了一幅英国版画来装饰刊头。柔石在其中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死猫》。
柔石是第一次编刊物,认真极了,又事事请教鲁迅,这使他提高得很快,旁人都觉得他是“最热心而又傻子似的埋头苦干”。在鲁迅的指导下,专门发表世界各国美术作品的《艺苑朝华》也陆续出版。
一次,柔石听鲁迅介绍说,英国著名木刻家吉宾斯(R.Gibbings)对于黑白的观念常有意味深长的独创,且具有东方式的韵味。为求得印刷效果的逼真,最好能使用木刻的原拓。柔石就写信给吉宾斯,说明原委,并寄去“北平笺纸”作为交换。结果吉宾斯夫人来了复信,并附寄三幅黑白木刻拓片。后来柔石将这三张拓片都送给了鲁迅。
不久,鲁迅问柔石:“让你代我编《语丝》杂志可不可以?”《语丝》杂志由北新书局出版,鲁迅主编,此时鲁迅对柔石愈来愈器重, 就推荐他来编辑杂志。柔石说:“我能行吗?” 鲁迅安慰他说:“不用担心,无非是看看来稿,校对稿子,内中有些情形,我会慢慢向你交代介绍的。”
这样,柔石一下子就承担起了两份杂志的编辑工作。当初筹办朝华社的王方仁、崔真吾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并不参与具体的编辑工作。柔石并不计较,一个人任劳任怨,默默苦干,同时还发表了大量创作和翻译作品,赢得了鲁迅极大的理解与信任。鲁迅说,柔石是他“一个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有时候还尊称柔石为“赵公”。
那段时间,柔石成为鲁迅从事革命文学活动的得力助手,这也是他一生中最愉快、最充实的日子。
柔石牺牲后,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了《柔石小传》,发表在《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上。两年后,又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且作七律一首以记之: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柔石等人在这家东方旅社被捕
(今汉口路613号)

上一篇:每日一学——4月28日
下一篇:每日一学——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