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聚焦
资源建设
事业发展
信息网络
综合管理
王选陈列馆
装备管理
资助中心
锡望永助
筑梦书香
榜样的力量
通知公告
采购招标
活动通知
党史学习教育
每日一学
党员微课制作
要闻动态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每日一学——4月12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4-12 点击数: 字体:A-   A+

一、党史现场汇

中共三大的重要意义

中共三大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的召开有着十分特殊而复杂的时代背景,其中包括社会背景、国际背景和理论背景。对其时代背景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中共三大历史贡献的认识。

  第一,在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争雄,各种政治思潮相互激荡。孙中山二次护法再遭挫折,迫切需要强有力盟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惨遭镇压,表明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强调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统治。共产国际据此形成了对东方革命的总体构想,亦称“东方战略”。作为政策策略的具体延伸,苏俄和共产国际开始在这些国家积极帮助共产党组织,并寻找能够推动革命运动的政治力量作为盟友。

  苏俄选择盟友的重要条件是反对帝国主义、容纳共产党、支持工农运动的政治倾向。对于这一点,孙中山十分清楚。苏俄政府放弃联合吴佩孚的外交努力后,推行联孙政策。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虽然尚无力主导合作进程,但也提出了对国民党进行民主化改革的要求,被孙中山接受。可见,苏俄和共产国际要寻找盟友,孙中山需要支持,共产党需要同盟军,都有联合的要求。在达成合作目标的过程中,各方都有坚持、有包容、有不同程度的妥协,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第二,党内合作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唯一可行的合作方式。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采取何种方式实现合作,是苏俄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方争执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共合作能否最终建立的关键。当时主要探讨过三种形式:一是中共“民主联合战线”设想的党外平行合作;二是共产党整体加入国民党的党中有党;三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

  由于孙中山只认可第三种方式,故党内合作成为当时唯一可行的合作方式。孙中山对共产党人跨党身份的认可,并不等于承认中共组织在党内合作中的独立地位。孙中山吸纳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更多是从人才即“新鲜血液”方面考虑。他积极争取李大钊等人加入国民党,但多次表示:共产党人既然加入国民党,便应服从党纪,不应该公开批评国民党,否则便要开除他们。中共三大提出合作中要保持政治和组织两个方面的“独立性”,这在实践中是十分困难的。党内合作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决定了这种合作的不稳定性和历史阶段性。

  第三,中共统一战线方针来自马列主义理论、共产国际指导,而开启统一战线实践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现状和革命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联合思想、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共统一战线实践直接的理论来源,尤其是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指导和帮助中共开创了建党初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共制定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根本上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在马列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革命任务、革命力量等问题的认识。中共随之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其他政党也从最初排斥到合作。这些都反映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理论上不断成熟、认识上不断提高。因此,才有了统一战线实践的开启。

  中共三大开启的统一战线实践,作为宝贵经验长期坚持下来并不断发展,贯穿党的全部历史,至今发挥着深刻影响。统一战线是革命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建设中凝心聚力的法宝、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这是中共三大最为突出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二、“红色记忆”主题故事

父亲们

记忆中,我家二伯父总是着一身母亲纺织的粗布衣裳,腰间勒着条宽大牛皮腰带,腰带上别着一把木工做圆桶底时车下来的三角形下脚料,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军人的正步,喊着“一、二、一”,走上村西头那个不大的山冈,猫进他的“战壕”中。随后,二伯父或用他的“驳壳子”瞄准前方,或大声地呼喊:“三班长,人在阵地在,我命令你,采取一切手段消灭敌人……”

要不是胡子拉碴,而且衣服上沾有泥土草屑,他穿上绿军装的样子,还真有军人风度,甚至可与老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比拼气质。但每当我直呼二伯父“疯子”时,总是来不及喊完,头顶上便挨了一巴掌:“谁是疯子?”不用扭头我就知道,打我的人不是父亲,就是母亲。

等我稍长大一点,有了好奇心,知道向大人问这问那的时候,父亲才向我讲述:

1934年,国民党采用“堡垒主义”战略,用11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苏区进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广昌保卫战打响。我军某连受命占领某个高地,阻击敌军援兵。敌军发现后,疯狂攻击以求争夺高地。

战斗从黎明直打到下午三四点钟,红军共打退了敌人十八次冲锋,毙敌800多人。代价则是我军一个连的兵力只剩下连长和大个子三班班长。连长胸部中枪,伤势重;三班长的左腿被炸得血肉模糊。阵地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敌人的冲锋又一次开始了,连长从昏迷中苏醒,喊道:“通信员,通知大家准备战斗”。

“报数。”

“一。”

连长这时才明白阵地上仅剩下自己和三班长。

“三班长?”

“到。”

“ 我命令你,使用一切办法消灭敌人。”说完,连长又一次痛昏过去。

炮声隆隆,枪声阵阵。敌人又一次冲锋开始了,三班长红着眼,用机关枪向敌人扫射。哒哒哒,敌人像遭农民收割的水稻,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连长被枪炮声唤醒,一个激灵翻身跃起,拼尽全力,用另一挺机关枪“哒哒哒”地向敌人扫射。子弹像雨箭,射入敌阵……

“轰隆”一声巨响,敌机从高空投下一颗炮弹,落在战壕里炸开,连长又一次倒下了,并被厚厚尘土覆盖。忽然,冲锋号响起,喊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敌人被我军增援部队围歼了。战斗结束后,连长和三班长被战士用担架抬下了战场。

住进了战地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连长,醒来后就开始不停地说着胡话:“请首长放心,人在阵地在,我连誓与阵地共存亡。”“三班长,我命令你,使用一切手段,歼灭敌人!”

父亲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神情激动,活灵活现,好像他就是那场战斗的参与者一样,尤其是在讲到三班长拖着一条伤腿扣动机关枪的时候,样子十分专业。而我,就像一般听众,听着父亲讲别人家的故事。

后来,父亲讲的次数多了,我忽然想起二伯父经常疯癫喊叫着“三班长——”,便试探着问父亲,二伯父莫非就是故事中的连长?得到父亲的肯定回答后,我陡然对二伯父生出敬畏来。

在这之后,二伯父猫在“战壕”作战时,我便带着伙伴,端着木棍做成的“步枪”,跃入“战壕”,学着二伯父端枪瞄准的姿态,扣着扳机,嘴里“哒哒哒”作响,时不时跃出“战壕”,“吹响”冲锋号,“嘀嘀哒,嘀嘀哒,冲啊——”

二伯父是个英雄,是我们家的荣光,我常这么向人炫耀,一颗小小的心自豪无比。不但自己不再叫二伯父疯子,身边有人在我面前漏嘴喊二伯父“疯子”时,我才不管对方个大年长,必要上前同对方理论,甚至拳头相向。

在外我不容别人亵渎二伯父,在家母亲也极力为二伯父着想。1970年梅雨季节,我们这里发了一次特大洪水,锦江两岸成了汪洋泽国,我家的土坯房没入洪水,被冲毁了,家园顿失。洪水过后,我们一家只得借住在村里的碾槽房里。

一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隐约听到父亲和母亲的说话声。为了让二伯父有个栖身的窝,母亲要求父亲向政府去要点救济金,来渡过眼下的难关。然后父亲坚决反对,他说:“人不能生活在过去的功劳簿里,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人,我们还活着,还能有个幸福的大家庭,赚了,赚了。”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后,又叹息:“战争年代,战场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和飞机大炮,战士们心中想的就是消灭敌人,建立新中国。若现在向政府伸手,我们会愧对长眠在地下为国牺牲的英灵啊!”

父亲如此说,母亲便默不作声了。后来,父亲请了同村的几个人帮忙,冒着八月的酷暑,打了三天的土砖,在我家的原址上重新搭起了三间低矮的茅草房,我们一家人才又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二伯父和父亲作古后,我在翻检父亲的遗物时,赫然发现了多枚功勋章和立功证书,有的证书上居然写着我父亲的名字。此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亲爱的瘸腿父亲,也曾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立过功的红军战士。而这时候,母亲才告诉我一个让我大为震惊的“秘密”:我父亲就是二伯父喊的那个三班长。

原来,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人红军红一军团转战江西高安的时候,我二伯父和我父亲兄弟俩一起秘密参加了红军,从此并肩战斗。广昌保卫战后,我军战略撤退,我父亲因腿部受伤,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加上二伯父脑震荡的后遗症需要人照顾,组织没批准他们兄弟俩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便留在了苏区。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区的革命工作转入了地下,我二伯父和我父亲失去了组织联系,回到家中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直到终老。

三、回顾党史100

image.png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上一篇:每日一学——4月10日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