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将党的性质进一步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五大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确定的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为了适应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章总纲部分补充了如下新的内容:
一是确立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总纲第七段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是增写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总纲第七段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总纲第九段,增写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在总纲第十一段,增写了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三是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十五大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明确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强调要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不断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总纲第十二段增写这一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有利于全党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四是在总纲第十三段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容。
另外,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对于维护党徽党旗的严肃性,发挥党徽党旗的感召力,增强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双塔”奇兵
李明强,男,1962年3月出生,山东省枣庄市人,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
李明强有两本剪报,一是英雄模范的事迹,名曰“爱心剪报”,用以激励自己;二是贪污受贿的案例,称为“贪官剪报”,用以警示言行。同事们说,他从善小效大入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默默地奉献爱心,塑造着电力人的形象。
李明强的感人故事,曾经搬上枣庄供电公司的舞台,感动着公司的员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李明强的善行得到了社会认可,当地宣传部门给予长期关注和推举,并特别成立一支团队,巡回宣讲他的先进事迹。
2016年,李明强获评“最美市中人”“枣庄好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他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
“莫言”是谁
这个故事,得从一件往事说起。
1995年9月,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一位28岁的青年农民张广中,为抢救落水青年而英勇献身,留下了4岁的女儿、65岁的父亲、9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正在部队服役的弟弟。张广中牺牲后,这个家庭的四辈人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妻子因受不了家境的贫寒,一去不返。
张广中的事迹被刊登在《枣庄日报》上,无数人对这个英雄的家庭给予热情的关切,纷纷寄钱寄物,其中有一位尤为特别,他第一次从邮局汇来了200元,经过滕州市界河镇政府将这笔钱转给烈士一家,此后每个月都会寄来100元。就这样,从当年年底起,一张张汇款单都会准时寄到,汇款单上没有单位,没有详细地址,仅仅署名“莫言”!
“莫言”是真名还是化名呢?
这些汇款单让烈士的父亲踌躇不安起来,他没有去领取汇款,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每个月寄来的汇款单保留起来。按有关规定,过期不领的汇款,邮局可以按原汇款人的地址退回,可工作人员犯了难:“没有地址,汇款人也不知是不是真名,退给谁呢?”一段时间积攒下来,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张广中的父亲是个朴实的农民,他惴惴不安:“咱和人家非亲非故,咋能白花人家的钱呢?”老人总想找到这位“好心人”。
1996年10月,张广中的弟弟张广桥从部队光荣退伍,刚到家里,老人便拿出了一叠汇款单,说:“儿啊,你哥去世之后,有个叫‘莫言’的好心人,每月都给咱寄钱来,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现如今你退伍了,得赶紧去找找,咱得去谢谢人家!”
张广桥拿过这些汇款单,仔细地查看起来——汇款地址:枣庄市市中区;汇款人:莫言。市中区这么大、这么多人,到哪里去寻找这个“莫言”?张广桥到处打听,当地政府也听说了这事,非常支持,在报纸头版头条刊登《寻找“莫言”》 的文章,不久就引得全城关注。
寻踪觅迹
1997年5月的一天,事情终于有了回音,一封署名“莫言”的来信寄到了老人的手中,信中只有几行字:“老人家,钱都收到了吧?你们不必费心找我,我和广中是同龄人,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我十分钦佩,这钱也算是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吧。”
信是用单位信笺写的,顶端的单位名称却被写信人偷偷地裁了去,这一“裁”,线索便销声匿迹了!
然而,张广桥寻人心切,他拿着这张信纸,翻来覆去地看,突然,他眼睛一亮,从信纸的底端发现了端倪:那是一行小小的数字,这或许正是寄信人单位的电话!
张广桥尝试打电话,电话通了——
“请问,你们是哪个单位?”
“我们是市中供电局黄庄乡供电站,你有什么事吗?”
张广桥极力抑制着激动的心情,说了“莫言”的事,请求对方帮助寻找这位好心人。
可是,经过询问,黄庄乡供电站所有职工没有姓“莫”的。
其实这并不意外,这位好心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谁,自然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张广桥和父亲没有泄气,他们带着那封信,来到界河镇党政办公室,镇长当即指示,派专人帮助张广桥和父亲去寻找“莫言”。
镇长说,既然那封信是汇款人所写,用的信纸是黄庄乡供电站的,十有八九,这个“莫言”就是黄庄乡供电站的。镇长当即派了一辆车,去黄庄乡供电站。
张广桥和父亲来到了黄庄乡供电站,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上了点年纪的站长。张广桥说了事情的缘起,拿出了一叠汇款单和那封信。
老站长看了汇款单,又看了“莫言”的那封信,面对这熟悉的字迹,他一眼就看出了“莫言”是谁,他的眼眶湿润了,当即领着张广桥他们来到食堂……
食堂里有一个人正蹲在地上洗菜,那时候条件有限,职工们都自己在食堂做饭吃。那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裤,老站长走上前去,指着那人,说:“他就是‘莫言’!”
那人站起身,憨厚地笑着,上前握住张广桥父亲的手,有点激动,说:“老人家,大老远地过来……”
“好人哪,我们可找到你了!”这位花甲老人声泪俱下,一头跪在那人的面前,张广桥掏出一面早已准备好的锦旗,上面写了两行字:“浓浓爱心显风尚,深深感激永不忘”……
你是好人
那人叫李明强,是国网枣庄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农电员工。那天,他看到了张广中为抢救落水青年而英勇献身的报道,觉得自己和烈士的年龄相仿,想到烈士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境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把报纸拿回家,同妻子一起阅读后,两人泪流满面。李明强同妻子商量说:“烈士一家看似光荣一阵子,但今后可能会受穷一辈子,咱们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每月拿出100元,作为他们的生活费。”妻子点着头说:“咱家也不富裕,就算是咱们又多了几口子需要照顾吧!”
第二天一早,李明强跑到邮局,把200元资助款汇了出去。为了不引起关注,他用了“莫言”这个名字,经过滕州市界河镇政府将这笔钱转给烈士一家。此后的每个月,李明强都去邮局汇100元,而那时,他每月工资只有260元,有两个儿子需要抚养,妻子在家务农,家里还有老人要赡养。
交谈中得知,就在李明强持续捐款的第二年,赶上李明强的父亲住院,孩子们的学费再加上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刚到手的工资很快就捉襟见肘,没办法,李明强又和妻子商量卖掉两袋麦子,才凑够了100元的汇款。
听到这儿,张广桥和父亲泪水涟涟,老人抓着李明强的手,泣不成声地说:“为……为了我们,可苦……苦了你啦……”
李明强低沉而又坚定地说:“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一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我觉得值了!”李明强的心里早就有了执着的信念:坚持资助烈士的女儿,直到她参加工作!
其实,李明强做好事,可不止这一回,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捐出了1000元救灾。2003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临沂革命老区一位公安民警的儿子身患白血病,他毫不犹豫地捐出500元相助。2007年,他从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中看到,山东沂水县黄山铺镇西黄庄村齐文山患有腿疾,生活困难,两个孩子面临辍学,便坚持每月给这个贫困家庭寄100元钱,有时候还给他们寄去衣物包裹。
李明强保留下来的汇款单据,以3排、约20厘米的宽度排列,竟然足足长达12米之多……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胡锦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2005年
上一篇:每日一学——6月26日
下一篇:每日一学——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