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花木萌发,一切都以欣荣之姿拔节生长。江苏省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也迎来了春学期第一次线上研讨活动。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工作室的教师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但教研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工作室成员们齐聚云端进行了一场积极的思想碰撞与融合。无锡市五爱小学的青年教师也一同参加了线上探讨活动。

首先,工作室领衔人华燕老师对2021年工作室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回首过往,工作室为成员教师的成长健全了切实的制度保障。“送教送培”区域辐射引领活动不仅培养了成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加强了各校各区教研协作能力。工作室力求构建立体的研修形式,以教学、科研、阅读、写作“四轮驱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多位教师开设了研究课,校际联合研讨形成研究共同体。与此同时,专业的论文撰写指导培养教师提升反思凝练能力,特色主播团队携手打造“美好的阅读时光”栏目,助推师生共同成长。这一年来工作室网站点击量持续攀升,汇聚优质课程资源与阅读分享,记录教师教学之路上的经验与心得。接着,华燕老师对日后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期盼,她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挖好一口“井”,助推一群“人”,开好一方“塘”。









随后,工作室成员赵林萌老师分享了执教《蜜蜂》一课的磨课心路。“经过这次的磨课,我们的教师团队进一步认识到深度研读教材的重要性,只有将教材真正读懂、读透,语文要素才能在课堂上落地生根”,赵老师在磨课过程中愈发意识到吃透教材的重要性,而后在一次次尝试与重构中达到在情境任务中完成文本阅读与要素落实、在进阶任务中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合作任务中让言语训练面向全体学生。上完这堂课,赵老师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她不停地思索,为了把这一路的磨课经验分享给更多的老师,她几经易稿,最终撰写成文《搭建言语支架 打开学习过程——<蜜蜂>磨课手记》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


接着,华燕老师为成员们做了一场《共寻一堂好课的模样》的主题讲座。华老师首先分享了她心目中的教育观与儿童观,继而分享了多位教育人士所述的好课标准,在分析与探讨中引出一堂好课必备的要素:教师眼里要有儿童,儿童才是课堂的中心。一堂好课应通过不同维度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把握课程内容、方法等要素。同时,在适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生成、挑战。接着,华老师为成员们讲授“三味学堂”的深刻内涵,并对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提出四点期望。
最后,华老师邀请大家思考自己的成长路径,亮出自己的教学小目标,积极寻找落实目标的措施并朝着目标砥砺前行。





往日硕果共追忆,来日春华尽可期。工作室成员们始终相信在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这个教与研并举的平台上,能够精益求精地打磨教学基本功,深入透彻地探讨课程改革的具体样态,坚持不懈地描摹好课的模样,为课程改革注入无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