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案例征集活动落下帷幕,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此次活动共吸引了全市各地、各校踊跃参与,共征集到 95 个创新应用案例。经过严格、专业的评审,最终评选出 6 个精品应用案例和 20 个优秀应用案例,充分展现了无锡市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此次征集活动是无锡市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活动旨在总结推广各地区、各学校、各学科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典型经验与创新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征集对象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面向区域、学校(单位)、教师三个层面,深入挖掘在“教、学、研、训、育、管、评、治”八大教育场景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典型经验。
精品案例

优秀案例

突出特点:分层推进,各有侧重
本次评选出的获奖案例呈现出鲜明的层次化特点,在不同层面均有创新突破:
· 区域层面:顶层设计引领,资源配置智能化
获奖案例展现了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前瞻性思维。梁溪区构建了“1+3+X”智能教育新生态,通过AI技术主动适配教学需求,实现了从“基础环境搭建”到“常态化教学融合”的跨越式发展。案例重点关注机制落地与实施,通过发布人工智能教育规划方案、应用指南等政策文件,介绍区域智能教育的整体部署,并分享顶层设计、推进机制和初步成效。同时,也包括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 学校(单位)层面:五育融合创新,办学模式多元化
学校案例凸显了“五育融合数字化、办学模式创新化”的理念。无锡市第一中学以“AI素养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为主线,聚焦“研、教、训、评”四大场景,系统构建了教师AI素养提升的闭环生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则通过搭建基于体质监测的智慧体育系统,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中数据支撑薄弱、锻炼效能低下等问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则以“探索者联盟”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打造了“AI+科学”教育新样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建筑装饰教学中,实现了从创意构思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数智化。这些案例重点在于学校的规划实施与“AI+教育”的深入应用,通过制定人工智能教育规划或行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师培育、学生成长、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全面变革与创新。
· 教师层面:人机协同常态化,教学模式个性化
教师团队的案例聚焦于“人机协同常态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探索了小学作文“三阶·双驱”智能教学新路径,利用AI技术解决批改效率低、个性化指导缺失等痛点。无锡市五爱实验幼儿园则通过“AI+绘本”的方式,利用AI图像融合、智能角色互动等技术,让静态绘本“活”起来,让每个孩子都能“走进”故事。这些教师们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 智能版)或国产人工智能工具,在学科教学、德育、心理健康、工程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领域积极探索人机协同教育模式,侧重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的改革,并实践了数智助教、智能评价、智能辅导等应用,有效展示了如何落实学科专业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成功经验。
未来展望:示范引领,持续赋能
此次评选出的精品和优秀应用案例兼具创新性、实效性与可复制性,为全市教育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对所有获奖案例进行全市范围内的展示与宣传,并将突出成果编入《无锡市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2025 版)》,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学校和教师借鉴优秀经验,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
未来,无锡市将持续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激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活力,不断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注入强劲的数智动能。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