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发展型资助体系,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筑牢教育公平底线,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银行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了“筑梦书香”资助育人项目,该项目按年度开展,主要包括评选“优才奖学金”和“奋进奖学金“获得者。2023年度无锡地区“优才奖学金”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经各地、各校申报、审核,市学生资助中心复核、评审,我市共确认44名同学获得“优才奖学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汲取他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热情和力量。
孔俊澄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曾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三等奖,江阴市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四次,优秀班干部。该学生学习优异,脚踏实地,乐于帮助同学解疑答惑。名次常年位于年级前列。
向死而生,踔厉奋发
曾感受过绝望的人,更加能够体会活的可贵。
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被微风拂动的柳树枝条,冬日里光秃秃黑黢黢的枝桠上,仿佛死去了似的,没有什么生命的气息。但来年春日,这些好似了无生命气息的枝条上却能迸发出一个个新的嫩芽,承载出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我的生命也能如此如期而至吗?”看着眼前的迷雾,微光斑斓中,一个青春年少却脸色苍白的轮椅少年死死地盯着河畔老柳树光秃秃的枝丫,仿佛他的梦想,孕育在其中?轮椅少年名叫孔俊澄,曾经是一位热爱生活,乐于为他人奉献的青春少年。原本生活在他看来,只消自己过得快活便可。
原本以为只是简单腿伤的他,在医院被告知了难以接受的消息,肿瘤,这个词,对于那时的他而言,是那么的陌生,是那样的残酷,对那时的年幼的他而言,无疑是宣判了死刑。为了避免情况恶化,当天他便住在了病房。骨科的病房不是个积极阳光的地方。随处可见满脸愁容的家属,随处可见瘫倒在床的病人。这一切对一个孩子而言,无疑是残酷的。
病房窗外缕缕微光闪耀,悄悄为他点亮生的希望。
父母并未向他再透露更多的情况,但他心里早已了然明白,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邻床躺着的病友与他年龄相仿,住院的时间里,他们逐渐熟络起来,眼底的不安与无助收敛了锋芒,终于,手术提上日程,临床的男孩并未归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不曾提起,只有心底的疑虑和恐惧支配他的心灵,蚕食他的精神,但从麻药效力褪去时,左腿的疼痛清楚地昭示着他的生命仍在延续,幸运之神眷顾着他。术后他熬过了既折磨肉体更折磨意志的化疗,看着红瓶子的药缓缓流经他的脉络,他知道,自己仍然活着。他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不过是外物的摧残,怎能胜过他活下去的意志,当父母递过结疗手册时,他知道,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最终以他的生存宣告着他的胜利。回乡的路上,他赫然发现河畔的老柳树枝条悄然蹦出了点点嫩绿,虽不明显,但却招眼,窗外明媚的初春艳景第一次在他心头留下铭痕,原来这就是生的意义。
屡屡微光照亮他的梦想,点点灯火照亮梦想的道路。
那是他第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重新审视自我,他被推入手术室前从未想要如此强烈的活下去,从未强烈想回归学校里嬉戏学习的生活,原本家长里短稀疏平常的生活竟是那么遥不可及。
阳光照耀在梦想凝结的水晶球上,映射出不屈的意志,照亮涅槃的人生。虽然术后高昂的维生药物压得他喘不过气,但逃离病房的自由给了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入场券。努力、用功、奋发、拼搏……涅槃重生的日子对他而言比任何人来的宝贵,比任何人懂得珍惜。
考上一中的他没有一学期不是三好学生,奋笔疾书下盛开出高分的果实,他从不缺席年级前列,墙上风云榜也时有他的身影,更不必说他曾赢得国家级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三等奖。最后的最后,他以高考文科608分的耀眼收束了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涯,也无愧于高中学业期终结束时获得了“优才”奖学金的殊荣。
束束微光照亮他的来路,他的未来熠熠生辉,他的故事仍在延续。
王蕴佳

现就读于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在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中两次荣获全国三等奖;第二十四届“语文报杯”主题征文被评为优秀作品。父母亲均为聋哑人,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自强自立,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爱的传声筒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亲情励志故事。有个女孩叫王蕴佳,从小她就知道她与同龄其他小朋友有点不一样,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听不见,说不了。两三岁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简单的手语,能与爸妈作交流,当别的孩子还要父母亲抱着哄着的时候,她就学会了当妈妈的传声筒。无论是在菜场买菜时,还是乘车买票时,她都会充当着妈妈的小小翻译,传递着双方的交流信息。
妈妈是个坚强的女性,由于幼时生病,用药过量,造成了永久性听力损伤。但是妈妈和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关爱着她,疼爱着她。由于残疾的原因,她的父母只能在车间从事基础的体力劳动,但是妈妈总是想着能给她再多一点的见识和快乐。于是妈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各大景区凭残疾证可以免除门票,孩子在规定身高以内也可以免车票免门票。)在每个假期,带上干粮和水,花最少的钱,带着她到附近游玩,她每次都玩得特别开心。秀丽的人文景色、自然风光,这些都深深印在了她幼小的记忆中。5岁那年,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她清楚地记得旁边有位乘客阿姨问她:“这是你的妈妈吗?你妈妈一句话也不会说呀?还听不到呀?”她镇定地回复道:“可是我的妈妈很聪明,她能花最少的钱带我去最好玩的地方玩,她还能教我打手势。”也许这位女乘客被眼前小女孩的话感动了,她在手机上打下了“你的女儿真可爱,你真棒!”一行字。
不知不觉小女孩上小学了,其他同学经常会穿上各式各样的新衣服,但小女孩的衣服永远是从亲戚朋友那收集过来的旧衣服,但她从来不会抱怨父母,从来都是对那些赠于她衣服的人充满感恩。有时,妈妈会对她说:“真是委屈你了,是我们无能,总让你穿别人淘汰的旧衣服。”她总会笑着和妈妈比划:“旧衣服又软又不刺激皮肤,穿着最舒服了,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让你和爸爸过上最幸福的日子”。
有时候,亲戚也会问她:“你爸妈都是聋哑人,你同学知道吗?有人会笑话你吗?”每次她总是笑着说:“知道呀!这有什么好隐瞒的,他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劳动辛苦地养育了我,我觉得他们比正常的父母更伟大。”正是因为这种乐观自信的性格,小学六年里,她一直是老师眼里从不要操心的学生,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心中最满意的女儿。
进了初中,当别的孩子享受汽车接送时,她总是自己一个人早早地起床,然后背着书包到公交站台去等车。有时候遇到恶劣天气,年迈的奶奶舍不得她,偷偷要塞给她钱,想让她打一次的上学,她总是坚决地拒绝。在她心里,这么点苦又算什么呢?爸爸每天要骑车近一个小时去工厂上班,在车间从事着繁重的操作工作,经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没有周末,全年除了春节三五天休息,其余基本无休。妈妈除了上班,每天还要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初二时,新冠疫情爆发了,为了怕感染,接送的任务就落在了妈妈的身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妈妈每天都会骑着电动车接送她。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下,她没有补过一次课,上过一次课外辅导班,全靠自己拼命的学习,三年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处于优秀。她积极参加学校里组织的各类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并在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录取了江阴市第一中学。
进入高中以来,她怀着永不服输的冲劲,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她一直说:“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定会更加坚强!当你有了目标,有了信念,而且没有退路时,你有多大的压力,就会有多大的动力。你的潜能就会发挥到极致。”相信通过永不言弃的追求,她一定能够为今后的人生谱写一篇又一篇绚丽的华章!
来源: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编辑: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